肖鹰专注点名批评哪里火热 点哪里
冯小刚、崔永元、郭敬明、马悦然都曾被他点名炮轰
中青报发文抨击韩寒是当代文坛丑闻引争鸣 后续 核心 提示 专注批评 肖鹰平均每月会写一篇批评文章,多的时候会达到三到四篇。都是对当下的热点事件、热点人物进行评论。 态度转变 2009年的时候,肖鹰还是一位力挺韩寒的人,但几年过去肖鹰态度发生巨大转变,开始“倒韩”,并称自己当初挺韩寒是因为被骗了。 肖鹰是第几次炮轰了?其实已经难以计数。而真正引起关注的又是哪些呢? 其实每隔一段时间,成都商报记者都会在邮箱中看到肖鹰教授发来的评论文章。他写评论的频率几乎是平均每个月有一篇,多的时候会达三到四篇。都是对当下的热点事件、热点人物进行评论。他将自己的批评文章分为几大类:社会时评(51篇)、文学奖批判(27篇)、影视批评(49篇)、文学批评(34篇)、学术批评(14篇)、传媒批评(11篇)、美术批评(17篇)、教育批评(10篇)(数据为发表到博客中的篇数)。而那些中枪的名人也都是正处于热点之中的热点人物。 今年5月 炮轰作家方方 肖鹰的评论总是能引起媒体的关注,除了他“扯眼球”的标题,还有“犀利”的文风。今年5月,鲁奖公布申报名单,作家方方对诗人柳忠秧提出质疑,该事件一出来,肖鹰便紧跟该事件,写下一篇标题是《方方闹鲁奖究竟为了谁》 的文章,文中质疑为何方方始终对车延高的“羊羔体诗获鲁奖”保持沉默。 几天后,肖鹰再发一篇《三谈“方方闹鲁奖”》,他认为,方方身为作协主席,不按组织程序和评选规则组织调查弊案,竟然仅凭“听同事说”就给人定罪。他指责方方不积极努力依据相关法规走组织程序解决问题,防止事件恶性发展,而是持旁观者“拭目以待”的看戏态度。 除了今年备受争议的鲁迅文学奖,对于茅盾文学奖,他从2010年到2011年,一共写过十多篇质疑文章:《建议茅盾文学奖暂停十年》《茅盾文学奖潜规则有历史》。在这些文字中,他质疑奖项的评价纪律、并给中国作协写去公开信。 2013年 质疑马悦然 去年肖鹰还屡次炮轰路遥文学奖“未评先烂”。除了受到争议的文学奖,对于著名的作家,他也批判,曾写过《莫言<打油诗赠重庆文友>何意?》《莫言打油诗为谁写赞歌》,本报也曾就他炮轰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对中国读者不诚实等问题对他进行过采访,他曾在2013年写文章《我为何要揭马悦然的‘老底’》,他在文章中批评马悦然缺少一位现代学者应坚守的学术准则,并对马悦然的学术水平提出质疑。 2011年 点名批马东 今年年初,肖鹰连续发表几篇文章批评冯小刚,例如《炮轰“冯式春晚”像是一幢文化烂尾楼》。他批评春晚并非第一次,2011年肖鹰在媒体发文《春晚导演莫学“苏紫紫”》点名道姓批了春晚导演马东一通。 文中称:马东导演的“造谣生势”与“苏紫紫”的“裸体炒作”又有何区别?“苏紫紫”为何要在数九寒天的京城“当众一脱”,因为她从推手们那里懂得了只有“当众一脱”才能招来“大众一骂”,而只有博得“大众一骂”,才可“一骂成名”。马东导演此举,玄机岂不在为本届春晚求关注和收视而出位博取一骂?当然,春晚有近30年历史了,马东等导演也早过而立不惑之年了吧?“苏紫紫”不过是一位化名的“90后女生”。如此,称“春晚导演学苏紫紫”大概也不尽其然。 2011年 炮轰崔永元 2011年,肖鹰还发出4篇炮轰崔永元的文章,因为崔永元成为明星委员中的明星,被媒体认为讲真话不作秀,所以肖鹰发表了《请崔永元委员自摘‘崔不秀’帽子》,在崔永元回应他后,他又连续批评崔永元“实在是一个业余炮手,专业炮灰。”他说:“希望崔永元这样的‘央视名嘴’,还是少一些好。” 肖鹰一直在坚持批评,他也看不惯一些现象,时常为批评的声音“撑腰”,去年4月,他写了一篇《<文学报>坚持批评何罪之有》的文章,力挺批评家。” 成都商报记者 陈谋 综合 从“挺韩”到“倒韩” 肖鹰:之前挺韩寒是受了骗 2009年的一次记者专访中,肖鹰先是批了郭敬明,然后就捧韩寒。采访稿是这样写的:对于“80后”作家的另一代表人物韩寒,肖鹰坦言,他认为韩寒是一位很好的社会批评家,“其出色程度远超过他作为作家的表现。”肖鹰强调,无论是韩寒,还是郭敬明,都只是个体,代表的也只是他们自己,不应该以他们来代表所谓的“80后”、“90后”群体。肖鹰说:“其实我是反对以年代来划分作家群的。不能以貌取人,更不能以代论人。郭敬明抄袭,韩寒反郭敬明抄袭,同是‘80后’,两人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近日,肖鹰的《“天才韩寒”是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一文在媒体刊发后,随即引起舆论一片哗然,媒体又挖出了他此前盛赞韩寒言论,称其言行“前后不一”。19日晚,肖鹰接受记者采访,揭示自己为何从“挺韩”变成“倒韩”。 肖鹰表示事实并非如此,“我和公众一样,对韩寒的认知均来自各类报道,当时好多不负责任的媒体追捧韩寒,我是上当受骗了。坦率地说,如果没发生‘倒韩事件’,我到现在还会相信他是天才作家。”多次在肖鹰口中出现的“倒韩事件”,指的是2012年方舟子与一批网友对“韩寒部分文章为代笔”的质疑与追查。肖鹰后来也认为韩寒主要作品确为代笔产物,而韩寒本人也是被许多人前后联手打造的虚假偶像。正是因为关涉多人利益,“倒韩事件”最终不了了之。“若韩寒倒掉那也是他自己太丑恶太拙劣的结果。”肖鹰分析,现在人们99%的信息来自媒体,因此对韩寒造假事件的彻查就更有现实社会意义。 中国新闻网 争鸣在继续> 中青报再发文 否认阴谋论 前日,清华大学教授肖鹰在中国青年报发文抨击韩寒是当代文坛丑闻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于该事件的各方讨论一直在持续发酵。有人批评肖鹰文章并无实据,有人指责肖鹰已经突破影评的底线,而昨日中青报也再度发文否认了刊发肖鹰文章的阴谋论。 名人谈 莫言:一直很欣赏郭敬明韩寒 日前,在广州参加活动的著名作家莫言,对颇受关注的韩寒、郭敬明谈了自己的看法:“我对这两个作家一直很欣赏,当然欣赏的角度也不一样,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要描写的内容,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要表达的感情。我认为这是社会发展,文学发展必然的结果,他们也很快会被90后或者00后的年轻作家……不是覆盖,也不是超越,90后和00后也会写出跟他们不一样的作品来。” (陈谋) 网友谈 知名网友:批评韩寒还是要先调查清楚 《“天才韩寒”是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一稿是以文化评论之名,出现在中青报文化周刊上,于是不忿者认为中青报是在“以公欺私”“以大欺小”,反而对于“韩寒到底是旷世天才还是世纪骗子”搁在一边了。尽管我认为“韩寒是骗子还是天才”的确是个问题,而且对这桩无头公案十分好奇。但是,好奇归好奇,对那篇文章读了就发现有不妥:影评的确不是这个写法,你可以骂电影是烂片,但是你不能骂导演是烂人,这当是文艺批评的底线。韩寒的书和电影我没看过,无法评价好坏。单就肖教授的行文来看,显然是缺乏最基本的文艺批评诚意。通篇是扣帽子,看他文章小标题就知道其风格。显然他是在借电影骂韩寒。 至于作者肖鹰,作为清华教授又有“美学家”之称,这次表现比愤青还愤青。此前他就因炮轰央视春晚而饱受争议。原来他以文艺批评之名延伸至对私人的攻击,已成习惯。这还不算啥,更神奇的是,若干年前,肖教授可是赤裸裸地“杀郭捧韩”,当时其对韩寒的评价很高。不知道为何过了几年,他看了一下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后,竟然气急至此。 这事如何收场,关键看韩寒团队是何态度。纸上约架有可能,顶多打打嘴炮,最后估计还是会像上次韩寒和方舟子的争论一样,无疾而终。总之一句话:“韩寒是天才还是骗子”还是调查清楚再说。 鄂上闲人 当事方 中青报:韩寒之争背后没那么多“阴谋” 在此次的“韩寒之争”中,就有人认为,肖鹰是授命撰写此文,然后据此分析中青报刊发此文的目的和用意;而在“中青在线”刊发了储殷批驳肖鹰的文章之后,又有人分析说,这是中青报旗下的网站在“造反”。呵呵,观点之争中竟然藏着如此多的“阴谋”,看来,那些宫廷戏和潜伏片真没白演。 个人而言,我不喜欢肖鹰的文章,倒不是因为他的“倒韩”,而是因为他批评的姿态和粗暴的论述方式。觊觎名利、“狂言妄语一脉相承”,“肃清流毒”之类,明显偏离了作品探讨本身,转而“诛心”了。版面上刊发此文或许有失误之处,这是对稿件的判断问题,谈不上“官家出手”,也上升不到报社的动机及理念之高度。网站上以“争鸣”的方式刊出反对文章,也不是什么偷偷摸摸的事儿,即便是“造反”,也是“造反有理”。青小评 |
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 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 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 成都商报”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侵权举报电话: 028-8678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