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导航加载中...

2014年9月1日 星期

首页 » 第04版:要闻 » 最美乡村教师点赞:什么能比得上父母的陪伴 上一篇  下一篇 字号 [放大 默认 缩小]

最美乡村教师点赞:什么能比得上父母的陪伴

  因为学校开学,宋迪泉老人在邛崃高何镇沙坝村的院坝学堂暑期补课也正式结束。在得知成都商报读者帮助村里留守儿童筹集路费与远方的父母团圆后,这位给村里留守儿童义务补课15年、被誉为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的老人说,这些留守儿童,与父母见一次面,比补一次课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宋老师曾做了42年教育工作,退休后,看到高何镇上的孩子们几乎都是留守儿童,开始走家串户地为孩子义务辅导。2009年,宋老师辅导的孩子越来越多,于是周末和寒暑假,在家中院坝办起了辅导班。对于成都商报此次活动,老人非常支持。老人说,自己办补习班,“其实就是让这些父母没在身边的孩子,有种安全感和归宿感,但没有谁能比父母带给他们的更多。”

  截至昨晚9时,通过读者爱心扫码筹集到的“团圆基金”已达54730元。

  杨浩:

  夜里躲进被窝 想爸妈泪湿枕头

  与别的留守儿童比起来,杨浩算幸运的。由于爸妈在浙江平阳县打工,7岁之前,杨浩一直与爸妈生活在那边,去年爸妈从浙江去了新疆,杨浩被送回了爸爸的老家邛崃高何镇,由爷爷奶奶看管,到了邛崃后,杨浩一直很想爸妈,他说:“一直和他们生活,突然到了陌生的环境,不舒服。”

  今年4月的一晚,杨浩9点钟就上床睡觉了,1个小时后,爷爷杨宗全发现杨浩蜷缩在被子里,忍着哭声,枕头都湿了,“我问他怎么回事,他没有说话。”杨宗全只好给杨浩的妈妈拨通了电话。昨日,杨浩对这件事依然记忆犹新,他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晚上睡不着觉,想爸爸妈妈了。睡着了有时也会做噩梦。”

  张明慧:

  妈妈说30天就回来 咋还没到家

  6岁的张明慧去年初被父母从新疆送了回来,由堂姐照顾。每次父母打电话回来,她总会问同一句话:“你们什么时候回来?”

  为了安抚她,妈妈告诉她:“我们30天后就回来了。”没想到这么一句话却被小明慧牢牢地记在了心里,她每天都掰着手指计算着什么时候才到30天,小指头数完了,30天也到了,可小明慧还是没有盼到妈妈爸爸回来,等到父母从新疆打电话回来时,接电话的小明慧哭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邓林鹏:

  见到电话就拿 只为和妈妈通话

  昨日下午,沙坝村村干部高美莲,路过邓林鹏家的院坝,远远地就看到小林鹏跑过来了,小家伙扯着她的衣角,嘴里闹个不停,大人们已经习惯了,“他又要去抓电话了,要跟他妈妈打。”

  高美莲把手机递给了他,小林鹏拿着手机,一下一下按下了号码,边按边念,通了,他喊了声“妈妈”。

  5年前,小林鹏才1岁多时,父母去了江苏常熟打工。从那以后,小林鹏一年只能和爸妈见一次面,爷爷邓贵全说,只要看到电话,他就要去拿,“最初我们还以为是孩子淘气,结果一看电话,他把他妈妈的电话拨通了,也不晓得是从哪里知道的号码。”

  成都商报记者 逯望一 刘涛 摄影记者 张士博

  今日

  征集继续

  扫码继续

  每日扫码时间为当日0时-21时

  成都商报今日继续征集留守儿童信息,如果您身边有不能与父母中秋节团圆的留守儿童(6-14岁),请告知我们联系方式,帮助孩子拥有与父母团圆的机会。

  征集渠道:成都商报热线028-86613333-1、QQ:86612222、成都商报微信公众号、成都商报微博。

  今日,希望广大读者继续通过手机微信“扫一扫”等二维码扫描工具,扫描本版上的公益二维码,每扫一次,在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的情况下,系统将自动生成10元“团圆基金”,作为给孩子与父母中秋节团圆的专项路费。在弹出的页面里填入姓名和本人有效联系方式,即有机会获得精装月饼。

  昨日扫码中奖手机号码

  135XXXX5561

  135XXXX2128

  139XXXX6602

  138XXXX0212

  134XXXX2347

  187XXXX2171

  138XXXX9974

  138XXXX6896

  181XXXX6307

  135XXXX8624

  请中奖读者凭有效身份信息及电话号码,明日9:00-18:00前往红星路二段159号 成都商报社10楼热线部领取礼盒月饼。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

最新跟帖

发帖区

已有0条跟帖(点击查看)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