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报新闻热线:86612222    成都商报刊号:CN51-0073

2021年8月2日 星期

四川审计年检报告出炉

从“治已病”到“防未病” 挽回和避免损失34.03亿元

  7月27日,受四川省人民政府委托,审计厅厅长陶志伟向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作了《关于四川省2020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中,重点审计了财政资金提质增效、落实过紧日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乡村振兴、国企国资、国有资源等事关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还围绕“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以及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落实加强审计监督,促进提高公共资金、公共资产、公共资源配置效率。

  《报告》显示,2020年7月以来,四川审计机关共审计和调查单位5816个,查出违纪违规问题金额237.22亿元,促进财政增收节支165.15亿元,挽回和避免损失34.03亿元。

  种好“责任田”

  干好“分内事”

  《报告》从财政财务收支入手,检查与资金紧密相关的政策落实、制度执行、项目建设等情况,在此基础上揭示重大政策落实、措施实施效果、重大经济风险隐患、廉政风险和权力运行等问题。

  在住房、科技、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方面:

  《报告》关注各类重点专项资金分配、管理、使用情况,反映了资金分配使用不规范、结存闲置、少数项目建成后效益发挥不佳等问题。

  四川审计机关组织对50个县的乡村治理情况开展了专项审计调查,发现村级资金管理制度普遍落实不到位,特别是工程建设、物资采购过程中大量违规使用现金,抽查1121个村,2019年以来现金支出占比超过30%。同时审计调查还发现,村集体经营性资产造血能力不足,用于经营的资产主要采取出租等方式,2019年以来仅有2亿元收益;三是信息公开不到位。

  部门预算执行方面:

  今年《报告》继续对省级预算单位实行数据分析全覆盖,并就部分单位和事项进行了现场审计和重点核查,反映了一些部门预(决)算不够完整准确、落实过紧日子要求还不够到位等问题。

  同时,为更好服务人大“穿透式”预算审查监督工作,今年还对科技厅、省粮食和储备局预算执行和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并对今年《报告》的结构和内容进行调整充实。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等方面:

  《报告》反映了保障不精准、部分政策未落实、资金违规使用等问题。易地扶贫搬迁方面,指出搬迁后续扶持仍需从就业、产业、配套等方面予以加强,促进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治理方面,《报告》揭示村级资金管理制度不落实、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收益不佳等问题。此外,审计报告还反映了部分养老机构建设项目推进缓慢等问题。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审计发现,部分地方对重点人群保障不到位;违规报销医疗费用问题比较普遍,被审计的20个市(州)(除成都)均存在违规报销医疗费用的问题。

  审计后,审计机关推动有关地区和部门积极整改,通过采取专项整治、加快项目建设、收回违规资金、完善制度等措施,目前大部分问题已经得到整改。

  审计既要查病

  更要“治已病、防未病”

  《报告》在客观揭示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分析问题背后的体制障碍、机制缺陷、制度漏洞,坚持揭示问题、促进工作和完善机制一体推进。一年来,有关地区和部门建立和完善制度规范655项。

  针对省级机关财政决策中的制度空白,省政府制定《省级财政性资金管理决策程序规定》,推动相关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针对审计反映的养老、医疗、住房、就业等方面问题,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整改,省政府办公厅先后印发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善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等实施意见或办法,健全完善民生保障体系。

  针对粮食安全、地方政府债务和金融风险等问题,农业农村厅、财政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定期督导和通报机制,加强评价考核,促进中央、省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王培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