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有效衔接”新开局
| ||
|
道孚,昔称“道坞”,藏语译意“马驹”。 高山、山原、平坝、峡谷、冰川,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鲜水河断裂带的道孚县,有着复杂多变的地貌。 也因为资源开发滞缓、产业发展滞后,贫困人口多、面广、程度深,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发展基础薄弱,道孚是四川省深度贫困县之一。 2019年年底,道孚县86个贫困村,2549户、11870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道孚县以甘孜州脱贫攻坚第一名的成绩,实现脱贫摘帽。 立足高远,谋定而动。 自2010年,成都郫都区向道孚县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47亿元,实施对口支援项目8大类175个,全域结对帮扶机制,聚焦产业发展促转型,着力民生改善。2010年到2020年,道孚县地区生产总值从3.85亿元跃升至14.4亿元,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527元跃升到13167元。 脱贫攻坚收官,乡村振兴起航。郫都区坚持对口支援道孚县工作体系机制不变、结对关系不变、资金标准不变、人员派遣不变、帮扶措施不减、监管力度不松,郫都区继续与道孚县一道,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乡村振兴 沟尔普村样板 出生于1999年的泽绒德吉,是道孚县麻孜乡沟尔普村人。2018年毕业后,泽绒德吉回到家乡。“我家是郫都区援建的第一家藏家乐。现在村里发展机会不比外面差,我要回来好好地把藏家乐办好,也把周围的民宿、旅游带动起来。”泽绒德吉说。 现在的沟尔普村,和泽绒德吉小时候记忆里的不一样了。家家户户门前通了水泥路,买了小汽车,在房前屋后种满了花。“那时候的路都是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泽绒德吉说,家里楼下喂牛、楼上住人,又脏又臭。 距离县城仅有3公里的沟尔普村,是郫都区对口支援工作队援建的重点村,位于国道G350特色生态产业带和甘孜州鲜水河流域产业带的交叉点。 从贫困村到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沟尔普村走在了前列。先后获得国家AAA级景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传统村落以及甘孜州“最美村寨”等荣誉称号。 现在,沟尔普村拥有麦粒福山-沟尔普游客服务中心(川藏自驾汽车驿站)、露营基地、牛栏咖啡、圣湖山庄、藏家乐等集体资产项目6个,价值近1000万元。“村集体经济入股了高原生态种植产业园、圣湖山庄等,除了分红,还可在家门口就近务工,多了一份收入。”泽绒德吉说。 一个单间、一个标间,村民尼玛泽绒家原本的仓库,改造成了两套民宿的房间,每年能为尼玛泽绒家带来数万元收入。“改造的钱都是郫都区给的。”尼玛泽绒说,今年儿子和儿媳都在外面打工,把民宿的信息挂到了网上,他只需要做好接待就好了。 过了今年冬天,尼玛泽绒想把院子里改一改,能够搭帐篷露营,搭炉子烧烤,肯定会吸引更多游客来。 产业振兴 和民生生活紧密结合 产业振兴的落脚点,始终是民生的改善和发展。援道孚之所需,尽郫都之所能。 2021年5月,道孚县有了第一个牲畜定点屠宰场,一改道孚县居民只能吃雅安等地运输来的冷冻肉的局面。 道孚县国有资产经营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金达瓦说,多年来,道孚县居民的肉类供应依靠外购,既不新鲜,卫生安全保障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2020年9月,郫都区投入对口支援建设资金1100万元,开建道孚县牲畜定点屠宰场,解决这一难题。“现在,每天能够屠宰生猪10到20头、牦牛20头左右。”金达瓦说,下一步,屠宰场还将完善冷链运输,带动道孚县畜牧肉食产业发展,提高牧民收入。“把道孚的优质农产品卖出去,成都人也可以吃到道孚的牦牛肉。” “雅拉雪山景区要申报5A级景区,配套建设很关键。”郫都区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领队,道孚县委常委、副县长俞强解释说,郫都区援建1400万元资金,配套建设雅拉雪山景区变电站项目,既能助力景区发展,也能辐射八美镇周边的百姓。 同时,郫都区的援建,也填补了道孚县园区建设的空白,实施了6000亩美德蔬菜现代农业园区和600亩农特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打造了高原首个2000亩的黄花扶贫产业园。并且,美德蔬菜现代农业园区成功申报为州级现代农业园区,正在争创省级农业示范园区。 智志双扶 人才振兴筑牢基石 发展的基础在人才,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振兴。 从2010年,郫都区就对口支援道孚教育工作,先后派遣160余名教师到道孚各中小学支教。郫都区26所中小学与道孚县所有中小学开展了“一对一”和“多对一”对口帮扶。 道孚中学高三历史老师王亮,本是郫都区第二中学老师。2019年,道孚县时隔23年,重新开办高中部,因缺乏师资,王亮和同事主动报名支教。今年7月,支教期满,考虑到师资严重缺乏,尤其是道孚县已经23年没有高三班,缺乏有高考经验的老师,王亮觉得,自己应该再留一年。“如果我走了,那白马老师(道孚中学老师,也是王亮‘传帮带’的对象)就要一个人上整个高中部6个班的历史课。”王亮说,要在最关键的时候把高三孩子们放下回成都,他放心不下,也舍不得。留下来,把孩子们送上高考考场。 9月18日上午11时,道孚中学高三一班,历史课,17岁的学生向秋翁姆听得很认真。明(2022)年,她就要高考了。向秋翁姆的目标是考上本科,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除了教学,郫都区还发起郫都-道孚圆梦行动及“金杜鹃”助学工程,计划投资100万元,目前已资助首批符合条件的学生222人,拨付资金33.3万元。对口支援工作队员结对认亲、设立道孚县关爱基金,以及社会力量的帮扶和奖励,让高原的孩子们没有后顾之忧。 记者手记 甘孜有十美,道孚有八美。 这不仅仅是路边广告牌上的一句宣传语。道孚县拥有高山、山原、平坝、峡谷、冰川等复杂多变的地貌,有“山、水、林、湖、石、寺、花、居”八美,令人心驰神往。而现在,有了更多美:郫都区对口支援道孚县的倾情之美,道孚县群众的奋进之美,感恩之美…… 成都传媒集团记者 于遵素 摄影 王欢 人物故事 道孚县中藏医院来了郫都区的中医专家 “现在大家都知道,今年中藏医院来了一个杨医生,郫都区来的。”道孚县中藏医院藏医科医生四郎央金骄傲地说,不少病人都是冲着杨医生来的。针灸、艾灸、推拿,以前藏族同胞不信任的中医治疗,却能够快速、有效地缓解他们的疼痛,让饱受关节、脊柱疼痛折磨的阿妈们自发地“口口相传”。 “我们是今年3月,开设的中藏医特色病区。”今年1月,从成都市郫都区中医院到道孚县支医的杨佐琴医师介绍说,目前,病区有15张床位,已经收治了200多位病人,提供中藏医特色服务1000余人次。 杨佐琴解释说,八美镇海拔高,气候寒冷,牧民多生活在湿寒的草原,因此脊柱关节疾病多发,痛症明显。“通过中藏医的特色优势结合,可以缩短病程、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也能为病人节省一笔治疗费用。” 除了医生,杨佐琴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全省城乡医疗卫生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的老师。“我们每个医生和当地的3名医务人员签订了带教协议。”杨佐琴说,从中医基础的穴位定位、解剖位置、骨性位置的定位判断,手把手教学。 “你现在来给病人做查体,应该从哪里开始?”9月18日,病房里,杨佐琴一边指导四郎央金给56岁的病人仁青措做独立诊断,一边给其他学生解释。针灸时,也耐心地纠正入针的手法。“他们学得很认真,尤其是刚来的时候,我们互相语言不通,需要依靠翻译,他们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拍视频,然后自己再去研究。”杨佐琴说,让老师们欣慰的是,本地医院的年轻医生们对新技术的求知欲非常强,甚至现在已经在针刺、灸法、推拿等中医基础操作上能够独当一面了。 平均每个月回家休息一次,让杨佐琴7岁的孩子习惯了这样的节奏。平时只能每天在手机屏幕上看到妈妈,然后掰着指头数,“妈妈再坐4趟车,就可以回来了。” 杨佐琴说,来到道孚,不论是道孚的医院,还是郫都区中医院,都给予了最大的后勤保障,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在有限的支医时间里,她和同事都希望,能尽可能地多做一点、多教一点。 成都传媒集团记者 于遵素 摄影记者 王欢 |
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 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 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 成都商报”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侵权举报电话: 028-86783636
新闻热线 86612222 | 服务热线 86613333
订报热线 87677175 | 广告热线 86510016
本报职业道德监督电话 86753210
投递质量投诉电话 87677175
总编信箱 cdsbzongbian@163.com
本社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二段159号 610017 | 蜀ICP备:07003170号
Copyright ©1996 - 2017 C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隐私保护 版权所有 成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