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正进行外部景观打造和内部场景搭建
今年国庆黄金周,成都的文博场馆备受省内外游客青睐。有网友途经时发现,成都自然博物馆外观已经呈现,是不是就快修好了?7日,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实地探访了建设中的成都自然博物馆。 “国庆期间我们没有停工,工人们一直在施工现场抢抓进度。”10月7日上午,成都自然博物馆施工现场,项目建设方成都统建城开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成都自然博物馆项目已进入施工总坪和展陈阶段,正在开展外部景观打造和内部场景搭建。 抢工期抓进度 现场约200名工人奋战 成都自然博物馆位于成华大道十里店路东侧,紧邻地铁8号线十里店出站口,交通便利。据项目建设方介绍,作为成都市政府和成都理工大学共建的重大城市文化基础设施,成都自然博物馆净用地约51亩,总建筑面积约5.05万平方米,分设地下一层,地上四层,营建了地质环境厅、矿产资源厅、恐龙世界厅、生命探源厅、缤纷生命厅五大常设展厅,让市民在零距离观看珍贵藏品之余感受大自然的奇幻魅力。 10月7日上午,在成都自然博物馆施工现场入口处,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看到,进入施工场地的工程人员都要经过测体温、查看健康码的流程后才被准许进入。“工地上大约有200名工人持续奋战。”项目建设方相关负责人说。 靠近成华大道十里店路一侧是博物馆主入口,入口旁边的小广场上,工人们正在铺设地板砖,博物馆主入口两侧的绿化植被已栽种完毕。 在博物馆大厅门口,工人正在安装玻璃雨棚。站在大厅环顾四周,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发现,从博物馆一楼通往不同楼层的电梯已经安装完毕。 博物馆大厅将整个博物馆分割为两大区域,两大功能区的每个楼层之间都有空中连廊进行连接,观众可以便捷到达不同功能区。 “蜀山、蜀道、蜀水是成都自然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理念,通过细节营造将它们呈现出来。”项目建设方相关负责人介绍,博物馆通体的白色外墙体现了川西雪山特色,错落有致的建筑形态体现了高低起伏的蜀山之美,“在博物馆靠近东风渠一侧,打造了体现蜀水魅力的湿地公园,通过一定的坡度营造,体现成都山水相融的形态之美。” 除了五大常设展厅 还开辟了教育功能区、4D影院等 根据规划设计,成都自然博物馆打造了地质环境厅、矿产资源厅、恐龙世界厅、生命探源厅、缤纷生命厅五大常设主题展厅,还开辟了教育功能区、学术报告厅、4D影院等公共空间。由于成都自然博物馆系“市校共建”的公共文化设施,成都理工大学的元素也彰显其中。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探访发现,博物馆一楼分列了矿产资源厅和地质环境厅两个常设展厅,工人正在这里进行展厅内部的造型搭建。地质环境厅位于博物馆一层南面,将主要展示宇宙与地球的形成、四川盆地和成都平原的形成等科普知识,还将展示四川盆地微缩地貌沙盘、九寨沟生态恢复沙盘等。 在五大常设主题展厅中,恐龙世界厅将是成都自然博物馆重点布局的展厅,这也是整个博物馆层高最高的展厅。其中,恐龙一厅将展示四川盆地恐龙标本,重点展示马门溪龙;恐龙二厅为探秘区,将通过知识呈现,讲述神秘的恐龙时代。未来,观众可在这两个展厅零距离探索恐龙时代的秘密。缤纷生命厅的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和谐”,主要揭示生态系统的奥秘。 项目建设方相关负责人透露,在施工过程中,成都自然博物馆在注重功能建设同时,还突出了建筑美学的细节打造,“博物馆的建筑外墙材料采用穿孔石材,在夜晚,灯光会从中照射出来,营造出繁星点点的美感。这个建筑载体不仅为大家提供科普知识体验,还能够成为市民的全新打卡地。”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实习记者 宋嘉问 |
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 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 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 成都商报”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侵权举报电话: 028-86783636
新闻热线 86612222 | 服务热线 86613333
订报热线 87677175 | 广告热线 86510016
本报职业道德监督电话 86753210
投递质量投诉电话 87677175
总编信箱 cdsbzongbian@163.com
本社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二段159号 610017 | 蜀ICP备:07003170号
Copyright ©1996 - 2017 C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隐私保护 版权所有 成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