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版“女心理师”揭秘心理危机干预:
最近播出的电视剧《女心理师》,在一开始便道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9年全球自杀状况报告数据,每年超过70万人死于自杀,每四十秒,就有一人自杀死亡。从研究数据来看,自杀的原因主要包括家庭关系、婚姻纠纷、人际不和以及精神障碍等。 “自杀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个人行为,身处社会高速发展期,生活的压力与摩擦随时可能引起情绪爆发,导致人们冲动终结生命。”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负责人周游告诉记者。 有人将心理危机干预比作医院的“急救室”。有一支危机干预心理师团队,正在用技术与情感,打捞那些危机中的人心。 24小时运行的心理援助热线 用技术与情感打捞无助的人心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有一条心理援助热线——成都市心理援助热线(96008),24小时运行。打来电话的,除了一般心理问题咨询,还有非常绝望的,“一开口,就告诉你要自杀。”周游说,遇到这种情况,心理师就要进行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 “保证求助者安全是首要的。”她说,心理师会先问对方身处何地,遇到什么困境,告诉对方“我们愿意倾听,非常想帮助到你,请你先到安全的地方”,尽量稳住对方情绪,并给予支持帮助。 这一时期,心理师也会尽量多地获取求助者信息,比如地址、身边人联系方式。如果对方愿意给与信息,心理师也会马上联系求助者身边人赶到现场缓解危机。 也有比较棘手的情况,比如求助者拒绝透露任何信息。这时候,心理师就尽量在电话里拖时间,帮助对方稳定情绪。也有直接挂断电话的,心理师就会不停地打过去,与对方保持联系。必要时还会采取紧急措施,和公安部门联动。 低龄化越来越明显 社会各界需通力合作 周游观察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求助者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她看来,儿童青少年情绪问题尤其是抑郁、焦虑,甚至采取自伤自杀等极端方式,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这背后,关联着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 周游就曾接到一个学校的求助,一位老师观察到班里一个孩子似乎有一些抑郁。周游了解到,这个孩子的情绪此前就存在问题,但家庭不认同。“他们认为孩子就是不想上学,没有抑郁症。”长此以往,孩子的情绪积累愈发严重。 后来,周游前往学校对这个孩子进行了情绪干预,建议家庭带着孩子去医院就诊用药。同时,对同班另外两个与其关系要好的伙伴也进行了心理干预,让他们不要因为该事件在心中埋下心理隐患。而求助对象如果存在人格问题,治疗时间还将更长。 “看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遭受这些心理痛苦,我很想去抱住他们。但一个心理师的力量有限。”她希望家庭、学校、医院、社会能通力合作,从源头上扼住这朵伤害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罪恶之花”。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
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 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 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 成都商报”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侵权举报电话: 028-86783636
新闻热线 86612222 | 服务热线 86613333
订报热线 87677175 | 广告热线 86510016
本报职业道德监督电话 86753210
投递质量投诉电话 87677175
总编信箱 cdsbzongbian@163.com
本社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二段159号 610017 | 蜀ICP备:07003170号
Copyright ©1996 - 2017 C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隐私保护 版权所有 成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