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产业数字化被国务院点赞
城市算力架构 构建“超算+智算+云计算+边缘计算”的城市算力架构,到2025年,成都将全面建成天府数据中心集群,机架承载能力超40万架,服务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赋能智慧蓉城发展。 “1+N”平台体系 成都以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为“1”个基础,对接市内外“N”个优质平台服务资源,面向企业提供便捷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培育了积微物联等一批区域特色平台,立足成都,服务全国。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其中,成都市在“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促进网络与数据安全能力建设等工作成效明显”等工作中获得督查奖励。 近年来,成都市前瞻布局信息基础设施,着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以新动能推动新发展。在这一领域,成都为何能得到国务院的点赞?未来,成都还将如何谋变? 基础设施:建设“快” 围绕建设国际性区域通信枢纽发展定位,成都持续推进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国内领先的城市通信基础设施新高地。目前,成都已经实现了百兆向千兆网络全覆盖升级,获评全国首批“千兆城市”,城市家庭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超过93%,行政村光网通达率100%。加快以5G为重点的无线网络建设,建成5G基站超5万个,基本实现了三环路范围内5G网络深度覆盖,五环路范围内5G网络室外连续覆盖,其他区域实现功能性覆盖。 此外,成都还前瞻布局高性能大规模存算基础设施。作为八大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节点、十大数据中心集群之一,成都可承载机架规模近7.4万架,在建大型数据中心8个,设计承载机架规模达17万架。上个月,成都智算中心正式上线——作为“东数西算”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成渝枢纽节点的样板工程,该中心将推动四川融合基础设施赋能升级、提升创新基础设施发展能级。 下一步,成都市将持续构建“超算+智算+云计算+边缘计算”的城市算力架构,到2025年,将全面建成天府数据中心集群,机架承载能力超40万架,服务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赋能智慧蓉城发展。 产业数字化:融合“快” 成都市经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成都共有273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贯标评定,全市“两化融合”水平达65.3,居副省级城市第五。 记者了解到,在产业数字化建设中,成都坚持平台赋能思维,构建形成了“1+N”平台体系,以成都市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为“1”个基础,对接市内外“N”个优质平台服务资源,面向企业提供便捷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培育了积微物联等一批区域特色平台,立足成都,服务全国。 除此之外,成都还实施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上云企业已突破5万家。近三年累计培育57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富士康(成都)和西门子入选世界经济论坛“灯塔工厂”名单。 下一步,成都将围绕网络、平台、应用、安全、生态五大要素,持续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基础再造,培育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探索融合发展新范式,打造生态优势新格局,全面增强工业互联网服务能级,提升全市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水平,助力产业“建圈强链”。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邹悦 实习生 胥婷 |
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 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 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 成都商报”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侵权举报电话: 028-86783636
新闻热线 86612222 | 服务热线 86613333
订报热线 87677175 | 广告热线 86510016
本报职业道德监督电话 86753210
投递质量投诉电话 87677175
总编信箱 cdsbzongbian@163.com
本社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二段159号 610017 | 蜀ICP备:07003170号
Copyright ©1996 - 2017 C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隐私保护 版权所有 成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