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也好、网络直播间也罢,主播对自己的言行要有最起码的边界感,以及红线意识。 近日,网传浙江丽水一女主播在抖音平台进行直播时,因长时间未与网友互动,被网友询问“是否处于危险,如有危险摸摸耳朵”,该主播立即摸了耳朵,网友怀疑主播受人胁迫。后经丽水市公安局莲都区分局核实,该女主播并未受到任何胁迫,是为了增加个人账号粉丝,引起网友关注,进行了恶意误导。 摸一摸耳朵,惊动了警察,这件事情看似偶然,其实很值得玩味。比如,所谓“被控制”,并不是主播主动表达的说法,而是有网友在直播间留言询问,女主播“顺势”做了一个摸耳朵的动作,且摸耳朵的时候还面带笑意。 客观地看,要说主播有多大的恶意,恐怕也未必。就在网友询问她是否被控制的那一瞬间,人的心理活动其实是很微妙的,她可能下意识的想法是,“我就摸摸耳朵,恶搞一下”。但问题是,主播在这之后,并没有及时找补,或者解释自己只是开玩笑,这才引发了误会,进而把一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直播搞成了热点话题。 这就提醒我们,网络是一个放大镜,非常细小的言行,都有可能被放大,甚至一发不可收拾,让当事人失去对事件走向的控制。要认识到,社交媒体也好、网络直播间也罢,主播对自己的言行要有最起码的边界感,以及红线意识。 如今,随着短视频平台持续完善管理,很多用户也逐渐养成了“请勿模仿”的安全理念:在主流的短视频平台,几乎稍涉专业动作或危险动作的视频,我们都会看到类似提醒。一些网友甚至还调侃:太高看我了,这是我能模仿的吗? 那么,能否将这一安全意识发散,扩展到更多的内容领域?比如,直播内容如果是讲段子、开玩笑,那么就明确这一点;如果不是,甚至在直播卖商品或服务,也抱持“讲段子”的心态,就很可能误导受众,进而涉嫌虚假宣传。这类侥幸心理不可有,哪怕只是为了博取一时的流量或粉丝增长。 要知道,安全问题无小事。以丽水这位女主播为例,她向网友传递了可能处在危险环境中的信息,网友接收后,很可能选择报警,然后警方会投入警力调查……引发的这一系列连锁反应,在客观上就造成了社会注意力的偏移和公共资源的浪费。 或许,这位女主播并没有想到网友会如此“认真”,但网络上的很多事情,是不以想到或想不到为转移的。留言的网友是出于一片好心,只不过有时候会显得过于敏感。在这种传播规律下,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规范网络发言,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来规避不必要的差错和风险。 目前,该主播已发布澄清视频并道歉,公安机关正在对案件进行进一步调查。吃一堑长一智,希望这位女主播的经历,能给整个行业提个醒。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翟礼 |
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 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 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 成都商报”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侵权举报电话: 028-86783636
新闻热线 86612222 | 服务热线 86613333
订报热线 87677175 | 广告热线 86510016
本报职业道德监督电话 86753210
投递质量投诉电话 87677175
总编信箱 cdsbzongbian@163.com
本社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二段159号 610017 | 蜀ICP备:07003170号
Copyright ©1996 - 2017 C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隐私保护 版权所有 成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