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新职业”核酸检测员
核酸检测员 检测流程 第一步 将采集有样本的转移箱,通过传递窗送入实验室,随后在生物安全箱内开启,把样本从试管里提取出来。 第二步 将加好试剂的样本放进核酸提取仪(外壳和核酸会被剥离开),提取核酸。 第三步 核酸样本通过另一个传递窗转移到下一个实验室,放进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进行分析。 一份样本从进实验室,到最后出结果,大概要花4-5小时左右。 5月11日,人社部公布了拟发布的10个新职业广受关注,李佳琦们正式转正为“互联网营销师”,除此之外,“核酸检测员”也榜上有名。 一份咽拭子样本,如何判断其阴阳?直面病毒的检测员,是群什么样的人?5月15日下午,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走进成都成华区疾控中心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探访高温环境下身着双层防护服“缉毒”的“核酸检测员”。 工作环境 为气流稳定性减少开空调,全副武装不到几分钟全身冒汗 5月15日下午两点,室外30℃,还没到最热的时候。 成都成华区疾控中心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门口,检验专业技术人员石浩宇、范鹏程小心翼翼,穿起双层防护服,戴好医用级N95口罩和护目镜。实验室内的操作台上,有7人份的咽拭子样本,正等待着“全副武装”的他们将核酸提取出来。提取出来的核酸会被放进“实时荧光定量PCR仪”,以分析它们是否呈阳性。 据介绍,这批样本来自集中医学观察隔离点,是观察对象解除隔离前的检测。 在保证检测质量的同时,检验技术人员的安全也是重中之重,记者看到,检测员完成每一个步骤,手部都要进行严格的酒精消毒。更重要的是,实验操作产生的气溶胶,会对检测人员构成威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保证实验室内气流的稳定。据该中心检验科科长王林介绍,实验室的负压系统,可以让实验室间的空气形成压力梯度,新风系统则让气流从空中自上而下向地面流动,最后被无害化处理。 据了解,为了不破坏气流的稳定性,该实验室尽量减少独立空调的开启,全副武装的检验人员只能冒着高温工作。记者体验过医院隔离病房内的二级防护,哪怕在冬季,通常不到几分钟便会呼吸不畅、全身冒汗、护目镜起雾。而检验人员身着的,是防护级别更高的“三级实验室的个人防护”,在越来越热的季节里,是不是更难受呢? 疫情高峰期 24小时轮流做核酸检测 在办公室沙发上睡了20多个夜晚 2004年,王林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检验专业,随后一直在成华区疾控中心工作。目前,检测科共有4位检测员负责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其他7名技术人员开展样本采集等工作,他们都是出自专业对口的卫生检验专业,均是本科及硕士以上学历。 1月中下旬,疫情暴发,整个成华区疾控中心都开始忙碌起来。通过国家、省、市三级疾控中心的指导,该中心进行了数轮检测培训,实验室也在短时间内紧急加装负压、新风系统,全员投入到这场针对新冠病毒的阻击战中。 “疫情高峰时期,我们每天的检测量有100多人份。”王林说,为了确保核酸检测的及时性,对病例第一时间做出判断,中心成立了两个检测组,24小时轮流开展核酸检测。其实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和高风险的检测,大家的心理压力还是挺大的。别看他们都很年轻,在这次疫情中都表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担当。疫情就是命令,有时候一个电话,采样人员会凌晨出动,他们则必须尽快得出检测结果。王林指着他办公室的沙发告诉记者,“我曾在这儿睡了20多个夜晚”。 “像李璇、何蔷这两位90后的女同事,她们加班做起实验来可是一点儿也不输给我们的男同事。”王林说,何蔷是去年刚参加工作,检测出的第一个阳性样本,就是她和另外一名同事共同完成的。 为了保证检测质量,每当国家更新关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指导版本,中心便要迅速培训、学习。王林介绍,他们也从中不断总结和探索,例如到市疾控中心领取已经灭活的阳性核酸样本作为阳性质控品、例如增加对上皮细胞核酸的检测,进行更全面的交叉对照等质控检测。 而从核酸检测的整个环节来看,一个疑似病例能否在核酸检测中得到准确的结果,一方面是其鼻腔、咽喉部内是否有足量的病毒;另一方面取决于咽拭子采样是否到位,为了尽可能地保证检测质量,目前成华区疾控在采样时至少要同时采集咽拭和鼻拭样本。 王林提醒市民,当你感觉到采样人员在你鼻腔和咽喉部采样产生了一点不适,绝非故意让你难受,而是为了尽可能保证采样质量,因为这直接决定了后期的检测质量,“是为了得到尽可能准确的检验结果”。 谈新职业 称我们为“核酸检测员” 是对这个群体的规范和肯定 5月11日,人社部公布了拟发布的10个新职业。这10个职业具体是: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社区网格员、互联网营销师、信息安全测试员、区块链应用操作员、核酸检测员、在线学习服务师、社群健康助理员、老年健康评估师、增材制造(3D打印)设备操作员。 记者采访王林时,他还并不知道“核酸检测员”已成为一项新职业。记者简单介绍后,他感到有些欣喜,因为这就是他们正在做的工作。核酸检测员的工作内容,并不仅仅针对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还包括流感、手足口和疑似食物中毒等相关病原的核酸检测。 “或许疾控内部不会专门划分‘核酸检测员’的身份,更多的是让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有了归类。”王林表示,人社部拟发布的新职业“核酸检测员”,是对这个群体的规范和肯定。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王效 王拓 摄影报道 |
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 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 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 成都商报”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侵权举报电话: 028-86783636
新闻热线 86612222 | 服务热线 86613333
订报热线 87677175 | 广告热线 86510016
本报职业道德监督电话 86753210
投递质量投诉电话 87677175
总编信箱 cdsbzongbian@163.com
本社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二段159号 610017 | 蜀ICP备:07003170号
Copyright ©1996 - 2017 C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隐私保护 版权所有 成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