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季,气温升高,汛期到来,溺水事故又到了高发期,而这也是威胁中小学生人身安全的一大“杀手”。 在暑假即将到来之际,成都市教育局联合市、区两级水务部门,通过大量调查走访,从河流、湖泊、水库、塘堰等水域的水流特点、危险系数和近年来的溺亡人数等角度出发,总结梳理出了各区(市)县的高危点位,以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提高警惕,远离这些危险水域,更不要去野泳,以防止溺亡事件的发生。 ●如何科学、智慧施救? (一)发现有人溺水,是否应立即下水施救? 肯定不应该。在每年未成年人的溺水事件中,因施救不当造成多人溺亡的悲剧不在少数,如何做到科学、智慧施救,大家需要记住: 1.能够间接救生,绝不直接救生。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尽量利用身边的各种物件进行施救(比如:木板、棍棒、衣服、裤子、绳索、救生圈等等),同时大声呼救或电话求救(如:报警),绝不能盲目下水,要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2.会游泳不等于会救生。一方面,救生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能,需要通过系统专业的培训才能具备相应能力,游泳只是救生技能各环节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大多数人(尤其是未成年人)都不具备专业的救生技能。另一方面,未成年人其身心尚未成熟,对危险缺乏足够判断,身体情况也不允许。因此,若贸然下水施救蕴含大量风险,很可能不但人救不上来,自己也会搭进去,所以不提倡、不鼓励学生实施与自身能力不符的施救行为。 (二)不慎落水,如何自救? 1.自救姿势一:仰漂。发生溺水时,要沉着冷静,保持全身放松。冷静地采取头顶向后,露出口、鼻,此时就可以呼吸。用鼻呼气,嘴吸气,呼气要浅,吸气要深。使自己的身体浮于水面,等待他人的救援。切记,千万不能将双手上举或者拼命的挣扎,这样只会下沉得更快。 2.自救姿势二:西瓜抱。在水中尽量下蹲、屈膝,双手抱在双膝下方,将头紧紧贴在膝盖上,身体呈球状,屏住呼吸,这时水就会慢慢地托着你上浮,当你背部露出水面时,就可以用双手向下压水,同时抬起头大吸一口气,重复这个动作。 3.自救姿势三:踩水自救。身体前倾,大腿外展同时尽量上抬,以膝盖为轴小腿依次内外旋转画圈或同时往外侧蹬水,同时用手向两侧拨水,竭力将头部露出水面,动作要缓慢有节奏,注意手不能伸出水面。 ●对学生的防溺水提示 首先,家长或看护人,决不能将孩童单独留在浴缸、浴盆或开放的水源边,要专心看管,不能疏忽大意。其次,要教育孩子做到: (一)不私自下水游泳; (二)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三)不在无家长和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四)不到不熟悉、无安全设施、无专业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五)不盲目下水施救; (六)不酒后游泳。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张瑾 |
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 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 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 成都商报”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侵权举报电话: 028-86783636
新闻热线 86612222 | 服务热线 86613333
订报热线 87677175 | 广告热线 86510016
本报职业道德监督电话 86753210
投递质量投诉电话 87677175
总编信箱 cdsbzongbian@163.com
本社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二段159号 610017 | 蜀ICP备:07003170号
Copyright ©1996 - 2017 C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隐私保护 版权所有 成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