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控小区外的“守护者”:
8月3日,成都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目前,成华区社会面传播已得到有效控制,疫情形势整体平稳。 为避免疫情扩散,切实保障广大市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及时流调溯源、开展风险人员排查,及时追踪管控,是斩断疫情传播的关键。出现确诊病例的小区划定风险区域进行封控管理,就是其中一项举措。 小区封控管理了,但生活还要继续。封控小区少则数百人、多则成千上万人,除了生活物资保障,生命安全和健康也是重中之重。在每一个封控小区外的指挥部,都设有医疗点,由医务人员驻点,担当着居民们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守护者”。 7月25日凌晨,本来从7月22日起就在红枫岭一期驻点的唐培江又接到新的指令:红枫岭三期临时封控,小区住户多,需要支援。 唐培江,是成华区跳蹬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主治医师。这是他第二次参与负责封控小区的驻点医疗工作。“第一件事就是先按照要求,梳理设置好通道,哪些地方是清洁区、污染区,工作人员从哪里进、哪里出,生活垃圾、医疗垃圾怎么堆放、运输,培训工作人员如何穿脱防护服、做好消杀。”唐培江对工作流程已经非常熟悉。但在红枫岭小区三期驻点的第一天,却让唐培江“始料未及”,“早上七点到岗,上午10点手机就被打停机了。”唐培江说。 上百个电话,唐培江对封控小区的特殊人群摸了个底:“有多少病人?多少孕妇、几个临产?一周岁以内的孩子、独居的高龄老人有多少……”唐培江说,第一时间就要做个回访,尤其是最近有紧急的就医用药需求的,登记上报,以备区卫健局后期协调。 封控第一天,就有小区居民打12345热线,投诉就医问题。原来,居民章先生的母亲是一名肿瘤患者,到了复查的时间,老人身体状况不好,又恰好遇到封控。章先生有些着急,联系楼栋网格员后没有及时收到回复,便生气地拨打电话投诉。 “实际上,我们第一时间就上报了,但需要联系能接收的定点医疗机构,还必须派出救护车进行闭环转运,确实需要时间。”唐培江说,在章先生投诉时,救护车已经到位。得知老人病情严重、急缺一种治疗药品后,医疗点又紧急联系上级医院,协调用药。“这位老人先后转运了2次就医,居民看到了我们工作的繁忙,了解到就医的流程后,觉得我们确实很忙,表示理解,还悄悄给我们点了外卖饮料表示感谢。”唐培江说,能够得到居民的理解,他再忙再累,也觉得很欣慰。 记者了解到,在成华区中高风险区,共设置了50个现场医疗组,通过电话、微信、视频、互联网医院等在线方式,对症指导用药、康复等居家治疗服务,对确需入院治疗患者统筹调配转运救护车13辆、社会车辆25辆、大巴8辆(专用于血透病人)实施闭环专车转运。 自封控以来,成华区共调度转运就医217人次,其中血透患者110人次,换药拆线、发热腹泻、慢阻肺并发症等其他患者107人次。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于遵素 图据受访者 |
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 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 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 成都商报”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侵权举报电话: 028-86783636
新闻热线 86612222 | 服务热线 86613333
订报热线 87677175 | 广告热线 86510016
本报职业道德监督电话 86753210
投递质量投诉电话 87677175
总编信箱 cdsbzongbian@163.com
本社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二段159号 610017 | 蜀ICP备:07003170号
Copyright ©1996 - 2017 C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隐私保护 版权所有 成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