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报新闻热线:86612222    成都商报刊号:CN51-0073

2022年11月24日 星期

紧接01版

  紧接01版 天府锦城实验室以成都东部新区未来医学城作为核心、成都高新区前沿医学中心作为基地,是依托四川大学等单位打造的生命健康领域实验室。

  科技圈“顶流”牛在哪儿?

  关键词:引领、前沿、高地…

  作为成都科技圈的“顶流”,天府实验室牛在哪儿?

  聚焦信息光子学、能量光子学等光学领域“卡脖子”科技难题攻关,天府兴隆湖实验室所承担的使命,是在工程光学领域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科技支撑,探索更加精准、高效、务实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聚焦解决碳中和领域“卡脖子”难题,天府永兴实验室将科学布局清洁低碳能源、资源碳中和、碳捕集与利用、碳汇与地质固碳、减污降碳协同、碳中和集成耦合六大研究领域,瞄准国际前沿、四川特色、低碳产业。

  面向国家电子信息装备创新发展的迫切需求,天府绛溪实验室以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为发展方向,结合国家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在电磁空间利用与控制、信息功能材料与部件、电磁感知与泛在互联、先进计算与类脑智能等4个方面,构建上下连接、内部交叉的“理论-材料-器件-系统-应用”一条龙完整技术链,将成为电子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中国电子重大科技创新的“策源地”、电子信息人才汇聚地以及科技学术高地。

  聚焦人类医学未来发展方向,天府锦城实验室(未来医学城)将依托国家医学中心与华西医院的临床诊疗资源,从打通原理基础研究、诊疗技术创新、药械研发生产全过程出发,选取先进医疗技术、创新医疗器械、前沿生物技术及现代中医健康医学4大研究方向28个关键细分赛道,实施跨领域、跨学科交叉研究,构建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天府锦城实验室(前沿医学中心)则围绕重大慢病(恶性肿瘤)等人类重大疾病,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攻克“卡脖子”技术,着力打通应用基础研究与产业化之间的通道,建立全球领先的全生命周期药械创制体系,实现0-1的突破、1-10的转化和10-N的产业化,全面提升人民健康质量。

  “组团出道”:

  项目汇聚、人才云集

  自2021年天府实验室正式揭牌以来,从“零的突破”到“组团出道”,各项工作也正稳步推进。

  截至目前,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已承接多项国家重大任务,4.5万平方米实验厂房及科研设施已验收投入使用,并与中电集团、华中科技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推进共同产业化相关工作。

  天府永兴实验室已确定清洁低碳能源、资源碳中和、碳捕集与利用、碳汇与地质固碳、减污降碳协同、碳中和集成耦合6个研究部,报送国家、省级项目指南建议5项,以“碳大脑智慧管理平台”项目申报并获批省级2022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基金面上项目——科技创新基地建设。

  近期,天府绛溪实验室正加速推进机构的实质化运行,按照“成熟一个推动一个”原则,力争于年底前推进量子互联网、先进计算2个前沿中心签约入驻。

  其中,先进计算中心将借势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成为实验室首个落地的新增国家级、高能级创新平台,打造智能协同计算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骨干力量,目前中心已启动场地装修、设备采购、人员招聘等工作;量子互联网中心将聚焦量子互联网研究平台、关键器件及应用技术,力争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占领下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制高点。

  天府锦城实验室(前沿医学中心)已汇聚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国家疾病分子网络等20余个创新服务平台,储备了脑影响引导精神疾病神经调控治疗技术研究等146个项目,成功孵化转化了60余个重点项目。

  除了成果输出、载体建设,天府实验室作为重大创新平台,人才聚集效应也已初步显现。比如,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已经吸引了国内外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和青年学者参与工作,聚集了包括院士、杰青、优青在内的近百名科技人员。

  天府永兴实验室已经组建由碳中和相关领域的16位院士、5位专家汇聚的学术委员会,汇聚54位院士专家组成所在研究部的专家委员会。

  天府绛溪实验室除重点推进首批研发团队加快入驻,争取于2023年形成500人科研团队规模外,正结合人才链培育优势,积极筹备研究生培养基地、电子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等增量项目。

  天府锦城实验室(前沿医学中心)以本领域知名科学家为核心,累计聚集了魏于全院士、张兴栋院士、王广基院士、杨正林院士等领衔的超2000人高水平创新研究团队。

  新的期待:

  加速聚集全球创新资源

  加速聚集全球创新资源,一些新的计划,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之中——

  未来,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将与产业界一起,在微纳光学制造等领域,建立新的产业赛道,解决国家的“卡脖子”难题。

  天府永兴实验室将持续深入探索新型举国体制,通过“核心+基地+网络”的运行模式,打通“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业转化”创新全链条,促进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式发展,为我国实现碳中和战略书写四川答卷、打造四川样本,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输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力量。

  天府绛溪实验室除建设国家一流水平的实验平台承担国家重点科研任务外,还将根据不同类型的科研项目,定制化配套人才、资金、设备等保障要素,致力于吸引一批国内外顶尖科技创新团队和科研机构揭榜,以此聚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高端人才,促进一批“卡脖子”技术加速突破并进行成果转化。

  天府锦城实验室(未来医学城)也将加快实验室建设,加速实验室成果产出、产业孵化,打造成都东部新区创新策源极核、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科技平台、国家级新型生命健康科创设施,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产出重大原创成果。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刘倩婷 郑晓凤 刘友莉 逯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