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方:他已履行大部分,正委托相关部门启动生态修复
刻了4个字,男子被“罚”12万余元。最近,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梵净山金顶摩崖”石壁被游客刻字案件再度引发关注。据了解,该案也是全国首例针对在自然、人文遗迹上刻字所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 2021年7月11日,一段在江口县梵净山景区拍摄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视频中,一名男子在梵净山景区排队前往梵净山金顶时,竟使用登山手杖在金顶摩崖的石壁上进行刻划。“梵净山金顶摩崖”是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当时,便有其他游客提醒男子,但他仍执意在石壁上刻留“丽水陈国”字样。 2022年3月25日,江口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该院审理后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梵净山金顶摩崖”是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陈某平的行为不仅对文物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的整体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依法应当承担生态环境修复责任。陈某平不顾他人劝阻,故意破坏生态环境,但他当庭道歉,且已受到行政处罚,法院综合考虑专家意见,酌情确定其承担惩罚性赔偿金2.5万元。 该院一审判决,陈某平支付文物修复费60952.08元、修复方案设计费用3.8万元、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款2.5万元,并就自己破坏文物的违法行为在国家级新闻媒体上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2022年5月18日,铜仁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 2023年1月18日,记者多次联系铜仁市中级人民法院及江口县人民法院,均未果。江口县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工作人员表示,陈某平已履行一部分,他们正委托相关部门启动生态修复。“基本上算是大部分履行了吧。” 江口县文体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案发后,除了景区管理公司的人每天巡逻外,他们每隔一段时间也会去巡逻一次,“但现在基本没得(刻字的)了,不敢刻了,那个地方没出现新的刻划痕迹。”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姚永忠 |
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 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 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 成都商报”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侵权举报电话: 028-86783636
新闻热线 86612222 | 服务热线 86613333
订报热线 87677175 | 广告热线 86510016
本报职业道德监督电话 86753210
投递质量投诉电话 87677175
总编信箱 cdsbzongbian@163.com
本社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二段159号 610017 | 蜀ICP备:07003170号
Copyright ©1996 - 2017 C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隐私保护 版权所有 成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