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野芳华》 周明生 陈治安 上海文艺出版社 川西本土作家周明生、陈治安联袂创作的长篇小说《大野芳华》,近日由上海文艺出版社隆重推出。这是一部有关中国乡村振兴的现实题材作品,描写一位漂亮的优秀女大学毕业生应省委组织部招聘,被下派到川西平原养马河畔一个叫枫杨村的地方担任村支书,带领村民克服重重障碍,战胜种种邪恶,建设农旅融合新乡村的故事。 乡村叙事是自鲁迅开始一直保存至今的中国文学传统。不同时代的作家都以其独特的文字,叙述了他们各自所处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也记载了中国乡村的百年风雨变幻。如今,中国乡村正在经历改革开放以来的又一次巨大变迁。周明生和陈治安两位都是生活、植根于川西大地的本土作家,他们对当下乡村振兴所带来的变化过程是相当熟悉的。在他们的乡村叙事中,首先呈现的是中国乡村巨变的共性特征。在《大野芳华》的文学世界里,乡村不再是贫穷落后的荒野,而是处处充满美景的人间天堂;农民不再是愚昧无知的群氓,而是有知识有理想的乡村新人。虚构的小小枫杨村的故事,正是当下中国大乡村的现实写照,犹如一道微缩景观,彰显出中国乡村正在实现全面振兴的巨大历史风景。 但《大野芳华》毕竟是川西平原上发生的故事,因此,作品无论在人物塑造、环境描写,还是叙述语言,都充满着川西平原特有的泥土风味。川西乡村特色叙事,是这部作品在乡村叙事大背景下竭力坚持的地方性追求。为此,作者不惜将川西乡民常用的通俗口语带入叙事系统,譬如犟牯牛、总老辈子、阴悄悄、燥辣、嫩水娃娃、幺台等等一系列方言词汇,非但出现在人物的对话中,也常在作者叙述中,进而为作品注入了一股扑面而来的泥土味。至于描写田园景色与乡土人文风情,更能彰显地方特色,如写津南县委书记任为民下乡调研那一章,以人物视野所及,不断变幻乡村自然与人文美景,简直就是一篇精美的川西风情游记。纵观整个作品,《大野芳华》既是中国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又是川西平原的地方书写。共性之美与个性之美的有机融合,构成了这部长篇小说第一道炫丽的文学风景。 在乡野风情中创造一批形象生动的乡村人物,是《大野芳华》带给读者的第二道文学风景。刻画一组性格鲜明,有文化知识、有理想信念的乡村新人,是作者乡村叙事强烈追求的终极目标。美女支书雪雁便是这众多新人中的典型。她出生于西岭雪山下的小山村,自幼不幸,靠“杏花阿姨”长达十年的资助才完成了学业,从而养成了她坚韧、刻苦,立志要改变乡村面貌的性格底色。作为优秀大学毕业生的雪雁,是带着振兴乡村的理想和寻找恩人的愿望来到枫杨村的。不料她的到来触动了某些人利益,于是以镇长肖显政为首的贪腐黑恶势力处处与她为敌,设置重重障碍阻止她的振兴计划。但这一切都没吓退雪雁,反而使她更坚定。她团结村民,招揽人才,以自己所学知识,服务乡村建设,不仅获得了村民拥戴,也得到了上级信任,最终将枫杨村建成了文旅融合的新乡村。雪雁这个形象是乡村振兴中基层干部的典型,也是乡村振兴一代青年的代表,其文学的象征意义是十分明显的。 除了雪雁外,作品中还出现了数十个老中青三代乡村人物,其中不乏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形象。如尹久耕的隐忍退让,雷火云的正直无私,吕含芝、牛武江的火辣耿直,雷小群的瞻前顾后,王宣传的心直口快,雷鸣、杜鹃、杏儿的热情大方,耿玉强、秦木匠的聪明自信,等等,都跃然纸上。当然其中还有阴险狡诈的肖显政,贪婪又胆小的雷元华以及心狠手黑的独眼、黑毛等。这些人构成了作品中丰富多彩的乡村人物群像。 尽管形象众多,但叙事结构上,《大野芳华》似乎并不追求“豪华”排场,而是围绕雪雁的乡村振兴计划这条叙事主线展开情节,把肖显政、雷元华这条叙事副线埋藏于叙事主线中,形成叙事隐线,尤其把寻找恩人作为悬念贯穿故事的大部,从而凸显了艺术结构的紧凑和情节的起伏跌宕,避免了叙事的散漫与错位无序;同时这样的结构方式也与作品乡村叙事风貌保持了整体一致。这是《大野芳华》显示的另一道文学风景。 《大野芳华》的出版是川西乡村振兴文学记忆中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文/张义奇 |
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 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 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 成都商报”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侵权举报电话: 028-86783636
新闻热线 86612222 | 服务热线 86613333
订报热线 87677175 | 广告热线 86510016
本报职业道德监督电话 86753210
投递质量投诉电话 87677175
总编信箱 cdsbzongbian@163.com
本社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二段159号 610017 | 蜀ICP备:07003170号
Copyright ©1996 - 2017 C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隐私保护 版权所有 成都商报